一、茶叶泡得太浓,喝了对人有没有害处
茶叶泡得太浓,喝了对人有害处。
1、茶越浓,刺激性越大。如经常大量饮用浓茶,会引起头痛、恶心、失眠、烦燥等。
2、饮浓茶可使血压升高。原因主要是浓茶中含有的茶碱会引起大脑兴奋、不安、失眠、心悸,导致血压上升。
3、咖啡因的刺激作用会促使心跳过快,血流加速,呼吸加快,易导致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,产生心悸症状,这对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病人是一种潜在的威胁。
4、茶本身就能增强心室收缩,加快心率,浓茶会使上述作用加剧,诱发胸闷等异常现象,严重者可造成危险后果。
5、浓茶由于茶叶浸泡时间过长,含有大量鞣酸,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,容易引起便秘,增加心肌耗氧,这对冠心病患者都是不利的。
6、大量饮用浓茶,会增加血容量,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脏负担和心力衰竭症状。
1、忌太长:茶叶冲泡时间过长,可能会发生变质,甚至滋生致病微生物。
2、饭前忌大量:饭前大量喝茶,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导致食欲下降。
3、饭后忌立即喝浓茶:一般来说,饭后喝茶有助于消食去脂。但是如果饭后立即喝浓茶,则可能导致膳食中营养物质吸收不良,影响人们对铁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的吸收。
4、忌冲泡次数过多:除了乌龙茶等少数茶外,大多数茶只能冲泡3次。如果冲泡次数太多,90%以上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均已被浸出,特有的滋味和香气也不明显。
参考资料人民网-饮茶过浓会伤身总喝浓茶当心心脏病
二、普通的茶叶可以多次冲泡吗
1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,有几千年的历史,其茶艺、茶具、茶道都有很多种,在选茶、取水、水温各方面都是非常讲究的。一杯好的茶可以带来愉悦的心情,提神、解渴、消疲、去烦、益寿都是它的功效。
2、泡茶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,我们普通人喝的普通茶虽然没有那么多规矩讲究,一般能喝就行,但是错误的泡茶方法是不益于身体健康的,更别说带来什么功效了。
3、泡茶最好现饮现泡,而且宜用陶瓷壶或者陶瓷杯,如果有专用的茶具那就再好不过了,切记不宜用保温杯之类的,因为长时间的让茶叶在沸水中,茶多酚、维生素c、芳香物质会氧化挥发,影响茶的味道和营养价值,降低保健作用,甚至使有害物质增加。
4、泡茶时间在4-6分钟最佳,可用沸水泡茶,一般泡三次之后就可以弃之,因为泡三次之后营养成分和药效物质已经基本被浸出,再泡的话,不仅没有口感,而且还有更多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。如果是一些很浓的茶叶,可以泡第一遍然后过滤掉水,再重新加水冲泡,这样口感会更好。
5、有很多人喜欢用袋泡茶,这种茶叶在加工制造时充分破坏了叶细胞,形成颗粒状或形状细小的片状,茶叶中的有效内容物冲泡时很容易被浸出来。所以只冲泡一次就好。
三、一般茶叶泡几开之后就可以扔掉了
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,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%55%;冲泡第二时,能浸出30%左右;冲泡第三次时,能浸出约10%;冲泡第四次时,只能浸出2%-3%,几乎是白开水了。所以,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名优绿茶通常只能冲泡2~3次;红茶中的袋泡红碎茶,冲泡一次就行了;红花、绿茶可连续冲泡2~3次;白茶、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2~3次;乌龙茶则较多,有“七泡有余香”之说。
有些人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。茶叶冲泡过久不但毫无滋味,茶中对人身有害的物质也被浸出,饮用反而不妥。
但不论泡茶技艺如何变化,要冲泡任何一种茶,除了备茶、选水、烧水配具之外,都共同遵守这样的泡茶程序:
用热水冲淋荼壶,包括壶嘴、壶盖,同时烫淋茶杯。随即将茶壶、茶杯沥干。其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,不使温度过快下降,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。
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,用茶则置一定数量的茶叶人壶(杯)。如果用盖碗泡茶,泡好后可直接饮用,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。
置茶入壶(杯)后,按照茶与水的比例,将开水冲入壶中。冲水时,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、壶嘴外,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。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,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。
冲水时,在民间常用“凤凰三点头”之法,即将水壶下倾、上提三次。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,欢迎致意;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,使茶汤浓度一致。
奉茶时,主人要面带笑容,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。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,放置客人处,手指并拢伸出,以示敬意。从客人侧面奉茶,若左侧奉荼,则用左手端杯,右手做请茶姿势;若右侧奉茶,则用右手端杯,左手作请茶姿势。这时,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,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,以表谢意。
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,那么,茶叶一经冲泡后,不可急于饮茶,应先观色察形,接着端杯闻香,再啜汤赏味。赏味时,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,再回到舌头,如此反复两三次,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。
般当已饮去2/3(杯)的茶汤时,就应续水入壶(杯)。若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,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。通常续水两三次就足够了。如果还想继续饮茶,应该重新冲泡。